一、印度茶叶的种植历史是怎样的
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主从广州运少量中国茶籽至加尔各答,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寄了一部分给东北部不丹包格尔栽植,其余茶籽栽植于英军官凯特私人的加尔各答植物园中,这是印度最早的栽植茶树的纪录。1788年,英国自然科学家班克斯最早提倡由中国引种至印度;并应东印度公司之约,写小册子介绍中国的种茶方法。同时指出比哈尔、兰格普尔和可茨比哈尔等地适宜种茶。1834年,印度总督本廷克成立茶叶委员会,研究中国茶树究竟有无可能在印度繁殖。该会秘书戈登来中国调查栽茶制茶方法。中国制茶工人和技师亦于1837年到达阿萨姆。 1838年制成第一批茶叶约250公斤,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认为质量很好,并以高价公开出售。次年即有95箱印度茶叶运抵伦敦。与此同时,在印度公司董事会还批准了英国商人立即组织职权萨姆茶叶公司”的请求,这家公司于1839后在上阿萨姆正式成立,投资为 50万英镑。从总的情况来看,19世纪50年代以前印度植茶业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许多资本家在印度纷纷投资兴建茶园,掀起了第一次种茶高潮。印度的第一个茶叶公司成立于19世纪40年代,英属印度政府把除了查布瓦茶园以外的所有茶园出售给该公司(查布瓦茶园为一个中国人购买经营)。该公司在1852年售茶获利,第一次向股东分红,消息传开,引起轰动,私人资本跃跃欲试。1857年英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后,改组印度政府,把印度置于英王的直接管辖之下,英国资本大规模进入印度,相当大一部分投人种茶业,各种茶叶公司纷纷涌现,1881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印度茶业联合会。成立之初,联合会的成员拥有10.3万英亩茶园。联合会在茶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协调成员的利益,交流情报、技术,采取共同措施,抢占国际市场,打击排斥中国茶。19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到印度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印度各主要城市电讯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了解欧美的市场信息、联系供销订货业务在顷刻之间就可以完成。英国资本凭借其雄厚的实力,组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庞大公司,大大提高了印度茶的国际竞争能力。例如,1892年成立的马丁公司拥有铁路、煤矿、船坞、茶叶种植园、锰矿、水泥厂、电力公司、保险公司等,其竞争实力,中国的单家独户的茶农和行商坐贾难以望其项背。19世纪70年代以后,印度茶出口逐年上升。1875年印度茶销往伦敦2950万磅,1881年为4575万镑,1886年增加至7650万磅。1893年英国从印度进口 10814万磅茶,从斯里兰卡进口 640.8万磅,从中国只进口了 3206万镑,仅占15.6%。印度茶园经营走专业化、企业化道路,相对集中,规模较大,茶叶种植园(场)是印度茶叶生产的基本单位,多属大公司或私人经营。
二、茶叶是如何从中国传到印度的 茶叶是如何从中国传到印度的
1、1772年,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斯塔丹岛一座刚竣工不久的皇宫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头戴皇冠,手握权杖,愁眉苦脸地坐在龙椅上发呆。一位大臣刚刚向他呈报说:从遥远东方传过来一种神奇的树叶,正在宫外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担心饮了这些东西会被毒死。
2、为了一辨真伪,古斯塔夫三世叫人把一对被判死刑的孪生兄弟押进了皇宫,命令他们:“你俩一个每天饮茶,一个每天饮咖啡,既可免去死罪。”60年后,兄弟俩中饮咖啡者因病过世,再过了十多年,饮茶者无疾而终。
3、这段故事,是西方关于茶叶最戏剧性的细节之一。事实上,从16世纪西方接触茶算起,在3个多世纪中,茶叶一直被西方人疑为有毒之物。
4、虽然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开始种植茶树,但直到16世纪中叶它才为西方人所知。
5、茶叶的西进之路,在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在亚欧大陆,也引起了一场战争使一个帝国走向衰落。茶叶就这样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三、茶叶是如何从中国传到印度的
1、茶叶的巨大的利润,直接导致了引狼入室。当年的英国强盗直接用枪炮裹挟着鸦片轰开中国的贸易大门,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英国派遣“经济特务”福钧盗取了中国的茶叶种植技术,转而在当时殖民地种植、加工。
2、18世纪时,只有中国种植茶叶。由于茶叶在国外的热销,英国不断向中国采购大量的茶叶,当时的茶叶甚至比丝绸和陶瓷等中国特色产品还要畅销得多。但中国人对这个海岛上生产的东西毫无兴趣,根本不会购买英国的东西,中国只要白银。这样持续不对等贸易便引发了经济灾难。
3、英国仰仗海上的霸权,直接用枪炮裹挟着鸦片轰开中国的贸易大门。1848年9月,英国派遣福钧到中国盗取茶种及技术。为了不被当地民众识破身份,福钧弄了一套中国人穿的衣服,打扮成了一个乡下农民的模样,开始了盗茶之路。当时国内许多人并不认为种植茶的技巧是“不可告人”的商业机密,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无私地把种植、制作技术都教给了福钧。
4、1848年12月,福钧弄到了大量茶种和茶树苗,为了尽量减少损失,他将发往印度的每批茶种和茶树苗都是分三只船装运。然而,要想把中国的种茶和制茶技术传到印度,仅仅靠福钧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回印度前,福钧招聘了8名中国工人(6名种茶和制茶工人,2名制作茶叶罐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