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扩展资料: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滇藏线茶马贸易有自己的特点。
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西藏。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茶叶的贸易故事
关于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但随着科技和中国基建的发展,这一条有着重要历史的商路已停止“工作”,不过我们并没有遗忘这一条伟大的道路。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路线图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茶马古道主要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茶马古道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战马是非常重要的战争武器,战马乃国之根本,国之资源。但在中原地带,产茶多,产马少,汉人自己也养不好马。那时候少数民族就会带着宝马良驹来到中原换取茶叶,这就是茶马互市。茶叶对游牧名族来说十分重要,游牧民族多吃肉食,茶叶有助于帮他们分解油脂,助消化。
宋朝时期,为了对付西夏,联合吐蕃,宋朝在1704年建立茶马司,川茶入藏以换马匹。当时负责运输的苦力要背五百斤茶,从四川到西藏,许多人命丧途中。明朝时将茶叶销往边疆,用来牵制边疆的游牧民族。1664年,清军入关,他们不缺少马匹,渐渐的茶马古道就没有了交易的作用,至今变成了一条单纯的古道。
茶马古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古代云贵川这些地方用马将茶叶运输到现在的西藏地区以及茶叶出口到中国西南、西北部的邻国。另一种是以前中国中部以及东部没有优良的马匹,但是战争中需要大量的马匹,刚好在西藏地区有优良的马,但是西藏藏民是没有蔬菜吃,没有办法满足日常维生素的要求,茶叶刚好可以补充维生素,另外,藏民长期吃肉,喝奶等一些很油腻的东西,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茶叶可以降脂、助消化、补充维生素。但是藏民没有大量的金钱,故用马来作交易。茶马物物交易,经过长期的时间沉淀就形成了茶马古道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