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施内光环境特征有哪些,如何调控
设施内的光照条件,主要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照分布和光质等,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构成了复杂的光环境。
光照条件受地理纬度以及季节、天气、覆盖材料、建筑结构与材料等影响。
一般塑料薄膜覆盖条件下透光率只有外界的40%~60%;玻璃温室透光率为60%~70%。
光照不足,常常成为条季设施园艺产品生产的限制因子。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覆盖材料普遍紫外光透过率较低,而对红外光透过率也不高,但是一般情况下,塑料好于玻璃。
设施内光照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差异。
一天中中午光照最强,早晚相对较弱。在南北向上,中柱以南较强,中柱以北较弱。一天中总光照温室中部强于温室东西两端。
设施内光照时间主要受季节和保温覆盖时间长短的影响。冬至前后日照时间较短。
设施内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一是光照充足,二是光照分布均匀。
设施内对光照条件的人工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措施:
二是在冬季弱光期或日照时数少的季节和地区进行人工补光;
三是在夏季强光季节和地区或进行软化栽培时遮光。
合理的方位、采光屋面角以及建筑结构,选用透光率高的材料,内部采用反光材料等措施。
采用遮阳网,覆盖材料进行喷涂等措施。
为了促进或抑制花芽分化,或者促进作物生长而进行的人工补光。
前者只要求几十勒克司光照强度即可;而后者需要的光照强度较高,有时需要达上千勒克司。
在温室大棚的环境中,温度对作物生育影响最显著。温度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的好坏,往往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温室效应是指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条件下,设施内获得并积累太阳辐射能,从而使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的能力。
(1)天气和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阴天、雨雪天光照弱,温度低;冬季光照弱、太阳高度交小,温度低。
室内气温变化一般与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同步的。在一天中呈现“低—高—低”的规律。
温室内地温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相同,只是变化较缓慢。
一般在冬天气温每变化4度,地温才相应变化1度。
设施内热量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太阳辐射能,一是人工加热。
只要在白天增大入射到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3种主要放热,可以有效保温。主要措施如下:
(1)选择适宜建材和注重工程质量,昼避免缝隙,以减少缝隙放热
(2)保持墙体(后坡)的厚度和墙体(后坡)的干燥,以减少墙体和后坡的贯流放热量
温室内增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3)采用复合材料建筑后墙和后坡
设施内可以炉火加温、暖气、暖风或电热线加温。
温室内降温与温室内的加热一样重要,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遮光、地面喷水、通风、湿帘/水帘。
设施内空气交换受到限制,因此,空气湿度较高,极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进行设施栽培应当很好注意湿度调节。
降低设施内湿度的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设施内比露地温度高、湿度大,且不受雨淋。
栽培上集约化程度高,施肥量大,利用时间长,连作严重,使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状况等发生较大变化。
栽培上必须采用相应的调节措施,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
(2)土壤中水分向土表运动导致盐分向表层积聚
2.减轻或防止发生盐类浓度为害的措施
由于设施连作栽培十分常见,同时种植茬次多,土地休闲期短,使得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受到抵制,有害微生物累积,造成病虫为害加剧,土壤理化性质不良,产生连作障碍,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防止连作障碍的措施有:土壤更新、实行轮作、嫁接栽培、土壤消毒、无土栽培等。
设施内气体环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与作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与露地有明显差别,并常常造成二氧化碳严重亏缺现象,造成作物生育不良;
二是由于肥料分解、燃烧加温用煤、石油及覆盖有毒塑料等可能产生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氯气等有毒气体。
一般蔬菜作物二氧化碳饱和补偿点在1000-1600μl/L,作物在二氧化碳饱和补偿点以下,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升高。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00-330μl/L。
日出前——揭覆盖物———————太阳升起—————————开始通风
最高——-开始减低——迅速降低(有时可降低到100μl/L)———升高
增施有机肥(生物法),利用生物分解有机物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肥法,直接使用气体二氧化碳。
3.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浓度过高(达1000μl/L时,空气中氨类化合物明显增加,人们普遍有不适感觉)
1.温室内主要有害气体种类及其毒害浓度:
氨气与亚硝酸气主要由于一次性施化肥过多造成;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温室内炉火加温造成的;
乙烯和氯气主要来源于各种塑料制品。
二、请论述一般条件下的光环境调控技术。
1、一是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2、二是合理密植,增大绿叶面积,以获更多的太阳光,提高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地力
3、三是间套复种。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季节的太阳光,增加光能利用率;复种则可把生长季节充分加以利用
4、四是加强田间管理。整枝、修剪可以改善植物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料的消耗,调节光合产物的分配。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能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三、龙井茶叶储藏时应如何调控环境
1、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茶之一,龙井茶在贮运过程中如存放不当将直接影响其品质,因此,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龙井茶贮藏保鲜都极为重视。龙井茶制作精细,加工工艺复杂,经济价值高,但与此相对应的贮藏及包装方式较为落后,与日本、我国台湾的茶叶包装和国内其他食品包装相比,龙井茶包装相对简陋,保鲜效果差。那样如何保存才能不影响其品质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2、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线是影响贮藏绿茶品质变化的四大因素。茶叶内含化学成分的自动氧化是茶叶品质劣变的根本原因;水分和温度是品质变化的条件,起加速或延缓氧化反应速度的作用;光线能改变茶叶品质,促进色素和类脂等化合物的氧化,对茶叶成分有一定的分解作用。
3、环境相对湿度对干条含水率影响很大,一般贮藏环境相对湿度应低于60%。干燥技术是延长茶叶保质。保鲜期以及应用其他保鲜技术的'前提。低温冷藏技术茶叶内含化学成分的反应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降低温度可以减缓大多数化学变化,从而抑制绿茶内含物质的各种变化,保持其色香味等感官品质。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各种生化成分的变化绝大多数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无氧和低氧状态下可抑制茶叶陈化进程。其他技术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保鲜技术。
4、龙井茶产后大包装茶的贮藏保鲜技术。采用干燥、无异味的库房贮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使用成本较低,有一定效果,适合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厂家或贮藏中低档茶用。.采用茶叶专用冷藏库冷藏综合现有的保鲜技术来看,采用低温冷藏是解决大批量龙井茶贮藏保鲜的最有效途径。低温冷藏可使茶叶处于低温条件下,并且避光、除湿,可大大延长茶叶的保质期,惟一的缺点是设备投入大,使用费用较高。从形式上分,用于茶叶冷藏的主要有组合式冷库和固定式土建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