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普洱茶,普洱茶上一粒一粒白点为白霜,白霜是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产生的结晶物质单宁,它是普洱茶中内含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属于茶叶在转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是一种由活细胞所产生的生物催化剂酶。
叫做西藏雪茶。产地:西藏林芝地区。别名:高山白茶,太白针,太白茶,石白茶,蛔样地衣;简介:名地茶、太白茶,形似白菊花瓣,属地衣类地茶科植物。洁白如雪,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产量极少,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是它生长繁衍的最佳时期,而且生长十分缓慢。每当冰雪覆盖时,雪茶就会销声匿迹,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气温回升,它又可继续生长。雪茶形状呈细长的管状,由丝状共生藻形成柔弱的框架,外包菌丝构建而成,高7厘米,直径约2毫米,体尖细,极少有分枝。具有相当高的茶用功效,被誉为茶类保健的稀世珍品。雪茶自古就是名贵中药和保健饮品,历史久远,早在明代,雪茶已成为木氏土司朝贡珍品。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记载:“雪茶色白,久则色微黄,清香迥胜。患痨损及失血过多使用最为有宜。其味亦苦洌香美,较他茶更纯厚。
简介:名地茶、太白茶,形似白菊花瓣,属地衣类地茶科植物。洁白如雪,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产量极少,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是它生长繁衍的最佳时期,而且生长十分缓慢。每当冰雪覆盖时,雪茶就会销声匿迹,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气温回升,它又可继续生长。雪茶形状呈细长的管状,由丝状共生藻形成柔弱的框架,外包菌丝构建而成,高7厘米,直径约2毫米,体尖细,极少有分枝。具有相当高的茶用功效,被誉为茶类保健的稀世珍品。雪茶自古就是名贵中药和保健饮品,历史久远,早在明代,雪茶已成为木氏土司朝贡珍品。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记载:“雪茶色白,久则色微黄,清香迥胜。患痨损及失血过多使用最为有宜。其味亦苦洌香美,较他茶更纯厚。
银藤茶,又名白茶、银茶、山甜茶、龙须茶,以其颜色似霜、似银而得名,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茎叶。藤茶为攀援藤本,全株无毛,卷须与叶对生,叶互生,2回羽状复叶有9—13小叶,1回羽状复叶有3—7小叶,呈椭圆型或卵型,长2.5—9cm,宽1.6—5cm,边有明显小齿,网脉明显,花五数,黄绿色,聚伞型花序与叶对生,浆果卵球型,成熟时紫黑色,直径5—6mm。
分布
银藤茶
银藤茶
银藤茶产于广西大瑶山原始森林中,野生,满山遍野都是,目前尚无人工种植。
加工方法
银藤茶
银藤茶
(1)直接太阳晒干法:民间通常采用茎叶全株砍采,直接切成一寸左右的茶段,利用自然太阳晒干,这样加工生产的藤茶,全叶片状,表面无白色结晶体析出,成茶色淡绿色,味淡不醇,回味不强。
(2)水煮杀青晒干法:同样采用茎叶全株砍采,切成一寸长的茶段,用沸水煮捞杀青后,晒干即为成品,这种加工方法生产的藤茶,半片状(好难看的外形),色淡黄绿且带白色结晶,味清淡无味且带略涩味。
(3)炒青摊晒法:选用藤茶的枝叶为原料,用热锅杀炒青,揉成条状,炒至5成干,然后太阳晒至全干,这种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条片状,黑白相间,白色结晶析出多枝,干较少,味淡甜,有回甘,且带一定的馊味,酸味较重。市场上流通的藤茶有一部分属这类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
(4)炒青渥沤生产法:藤茶的这种加工法有点象红茶的常规生产,选材是藤茶泡开的藤茶底叶嫩枝叶,揉成条状后,进入渥沤间发酵一至二天,再散块入炒锅炒干至成品。这种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条片状,黑白相间,白色结晶全部析出,有效成份丢失也最多,味淡甜,有回甘,且带一定的馊涩味,酸味较重。市场上流通的藤茶产品大部分属这类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