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如何灌装出来的(茶叶如何才可以自己包装)

茶叶具有非常浅的吸湿性和吸附性的,所以对于它的储存,最好是用一个密封性较好的物品来放,一旦密封不到位,不仅串味严重,更会失去茶香,时间一久就会坏掉。保存的时候建议用灌装的器皿来储存茶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并且罐子应该放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就能更好的保存茶叶了。

很多人储存茶叶都会习惯性放冰箱,这样的方法并不是错的,但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放冰箱的。像龙井茶和绿茶只要密封好放冰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普洱茶和花茶就不适合放进冰箱,因为普洱茶的陈华比较慢,只需要将它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串味储存就可以了;而花茶香气较浓郁,放进冰箱里面反倒会降低香气,甚至还会因为串味加速变质。

外,冰箱储存茶叶,对温度也是有要求的,如果茶叶贮存期在六个月以内,茶叶冷库的温度设置在0~5℃之间;如果想贮藏超过半年,建议在温度-10℃~-18℃为佳。最后小编再分享一个如何辨别好茶叶的妙招,首先茶叶是不是色泽均匀,是不是非常的光泽,如果说这一个色泽不均匀看上去像是蒙了一层灰,那么我们也不要进行购买了,因为这些茶叶已经发霉了。

1

唐代烹茶

以烹煎为主,将茶饼碾碎成末再煮饮,一直延续到宋代

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茶始有字,始作书,始销边,始收税,茶真正成为一种独立和全国性的文化和事业

茶,兴于中唐,唐中期以后,饮茶活动达到空前规模,成为比屋之饮。上起天子,下迄黎民,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

经济的繁荣,制茶技术的发展,种植面积的扩大,品种增加,品质提高,都为唐中期饮茶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陆羽写成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多方面的经验,对种茶、采茶、茶具选择、煮茶火候、用水以及如何品饮都有详细的论述,并大力提倡饮茶,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

唐人讲究鉴茶、品水、观火、辨器,讲究品饮

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中唐时期盛行煎茶

煎茶包括烧水与煮茶:

先将水放到两侧,有方形耳的大口锅中烧开

煮茶分为三个阶段---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声时,是第一沸,这时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当锅边缘连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时,是第二沸。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形成漩涡,使水沸度均匀,用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继续搅动;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时,也就是第三沸了。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三沸过后,不宜再煮

庵茶法:将茶烤干捣碎,用沸水浸泡后饮用

煮茶法:将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后饮用,在唐朝时已经过时,是唐之前的饮茶法

唐朝是我国饮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唐代中期饮茶已经蔚然成风

陆羽把饮茶的方法程式化,并辅以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和韵律,将饮茶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唐代饮茶开启了品饮艺术的先河,使饮茶成为精神生活的享受

2

宋代点茶

茶,兴于唐,盛于宋

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流传后世

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鳞次栉比,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总之,宋代茶饮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点茶时先将适量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均匀的茶膏,然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匙击佛。点茶后,如果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颜色呈乳白色,能较长时间凝住茶盏内壁不动,才算点了一盏好茶

点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并且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

在南宋理宗开庆元年,点茶法经日本僧人荣西、南浦昭明等传至日本,后经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发展成日本茶道

宋代斗茶的核心在于“斗色斗浮”,要求注汤击佛点发出来的茶汤表面的沫饽,色白如雪,咬盏持久,即能长久贴在茶盏内壁上。沫饽退散较快的叫云脚涣散。沫饽散退后,茶盏内沿与其相接的地方,会露出水痕,以先出水痕者为负,咬盏持久者为胜

宋代还流行一种点茶游戏,分茶又称茶百戏。玩时将茶末放入茶盏,注入沸水,用茶筅击佛茶汤,使汤花变幻成图形或字迹。因注汤本身就是一种技巧、经验与随机性相结合的技艺,亦不是很容易,所以,分茶的随意性决定了它难以掌握,点茶很难,分茶更难,作为一项极难掌握的神奇技艺,分茶得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推崇

除了点茶外,宋代社会中还存在着其他至少两种饮茶方法:煎茶和泡茶

煎茶法是唐代煎煮饮茶法的遗风

泡茶法,就是直接龠(yue)泡散条形的茶叶,这种饮茶方式明代以后一直是中国茶饮的主导方式,约在南宋中后期出现

3

明清泡茶

元代作为宋明两代的过渡期,虽然历史较短,但是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是中国茶饮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元时期“全民皆斗”的斗茶之风已衰退,穷工极巧的饼茶被散茶所代替,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烹宋点也变革成用沸水冲泡的龠饮法

发生如此大的变革,与大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饼茶,促进了散茶生茶技术的发展

从饼茶生产向散茶生产的转型是茶品生产工艺由繁到简的过程,随着这种转型而来的则是茶饮方式的简约化。简约的龠饮法逐渐取代了煎点法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人至今都在使用的饮茶方法

随着冲泡散茶的兴起,茶具中出现了茶壶,且以窑器为上,锡次之。窑器中又以宜兴紫砂为上。这种沸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法还促进了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散茶的品种迅速增多。

4

当代饮茶法

随着沸水冲泡法主导地位的确立,清饮成为我国大部分人的主要饮茶方式,但调饮方式依然存在,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再加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不断加深,当代的饮茶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如袋泡茶,罐装茶,冷饮等

清饮是指将茶叶放入泡茶器中,加入沸水冲泡,然后细品慢饮,不在茶汤中加入任何调味品,体味茶的真香真味

相对于清饮法,2调饮需在茶汤中添加其他调味品,如奶、酒、水果汁等。一般为现调即饮。3袋泡茶,将茶叶装在滤袋中,连袋冲泡饮用的一种小包装茶。4灌装茶即成品茶经过萃取、过滤、添加保护剂、灭菌、装罐制成的再加工茶。通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茶饮料,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另一类是添加香料或果汁的混配茶饮料,如薄荷茶、柠檬茶、荔枝茶、奶茶等。5冷饮,相对于热饮而言。用冷开水冲泡茶叶或待沸水冲泡的茶冷却后饮用,或在冲泡好的茶饮中加冰的饮用方法。6速溶茶,是一种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

您好!请先查看衣物标签,如果毛衣可以水洗,请按以下方法清洗。

1、洗涤前先拍去灰尘,然后在冷水中浸泡10-20分钟,(毛料织物在30度以上的水溶液中会收缩变形,宜冷水短时间浸泡);

2、再在放入蓝月亮丝毛净清洗液或蓝月亮洗衣液的水中轻轻揉搓衣物,切忌大力搓洗,如要机洗则选择轻档(洗涤温度不超过40度);

3、用清水漂洗干净,拿出后挤干。

注意:

1、毛衣建议尽量干洗;

2、毛衣不耐碱,如果水洗宜用中性不含酶洗涤剂,最好采用毛料专用洗涤剂。如果使用洗衣机来洗,宜使用滚筒洗衣机,选择柔和程序。如手洗最好轻轻揉洗,不可使用搓衣板搓洗。

3、毛衣不可使用含氯漂渍液,可用含氧彩漂;采用挤压洗,忌拧绞,挤压除水,平摊阴干或折半悬挂阴干;湿态整形或半干时整形,能除皱纹,勿阳光下暴晒;要使用柔顺剂维护柔软手感和抗静电。深颜色一般易褪色,应单独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