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完毕评价茶叶口感如何描述(品茶口感分哪三点)

不论是酒是茶,还是其它饮品,品尝者只有一个训练有素的感觉器官还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有相当数量严谨的品尝词汇来准确地表达他的感觉。

通常具有精通品尝词汇的品尝者,在用词和感觉之间建立了一种大家共知的关系。

相同的感觉必须用相同的词语表达,否则勾通不了。

这些品尝词汇还必须足够得丰富,以便能表达各种复杂的感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1385343fbf2b2118aa3f087c18065380dd78e6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可以用如下词汇来描述茶叶叶底:

细嫩---芽头多或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嫩而柔软

肥嫩---芽头肥壮,叶质柔软厚实(绿茶,黄茶,白茶和红茶)

柔软---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杂---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嫩匀---芽叶嫩而柔软,匀齐一致

肥厚---芽或叶肥壮,叶肉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又称为舒展)

摊张---老叶摊开

粗老---叶质粗硬,叶脉显露

皱缩---叶质老,叶面卷缩起皱纹

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硬---叶质较硬

破碎---断碎、破碎叶片多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硬杂---叶质粗老、坚硬、多梗、色泽驳杂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81f4edcd5282b2b7d1a2876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882b2b7d0a20cf4171d8b167d094b36adaf996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55454e0d10d5ad6edcc4389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喝茶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

茶叶有着各种不同的滋味,或苦涩,或甜爽,或醇厚,而喝茶的时候,许多茶友都有一个疑问,到底应不应该发出声音?

有的朋友说,喝茶发出“呲溜”的声音,是对主人的认可、赞许,意思是茶泡的很好,喝的欲望慢慢,声音越大表示越喜欢。

也有很多茶友认为,喝茶发出“咻”的声音,感觉有点不太礼貌。

根据众多网友的反馈,得出一个结果,即正式场合下,还是不要发出怪异的声音。

而一些随意、非正式的场合下,我们可以随意发出表达美味的声音,如朋友、家人、评茶几个场合。

喝茶发出声音,源于“吮吸大法”:

舌头两侧卷起

迅猛吸入茶汤

就会发出“呲溜”的声音

如果有必要,还会“呲溜”几次

使茶水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打击整个口腔

品尝滋味

再使茶的香气直接冲上上颚

传给嗅觉感官

这口茶含在口腔中

通过各种技巧搅动茶汤

与舌头上的味蕾全面充分接触

能够对茶汤做出判断后

就会被吐出来

评茶是不用把茶汤咽下去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品尝到茶叶的滋味

吸:茶汤边沿接触到嘴唇时,将茶汤适量地吸入口中,捕捉整杯茶汤的香气。

翘:茶汤吸入嘴后,翘起舌尖,将舌头包含在茶汤中间。可以让舌头上下搅动几圈,更直观地感受到茶汤稠厚、细腻的感觉。

啜:嘴唇微张,吸入空气,让茶汤在口腔中翻滚起来。使茶汤的香气和滋味都得以发挥,全面感受并辨别茶叶的滋味。

茶叶的滋味又有哪些类型

每个人都有所不同,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自己独挡一面的与众不同。

而茶叶同样如此,由于生长环境,以及制作工艺等因素的不同,茶叶的滋味也有各种风味,而品茶中,这些类型亦是我们常见的:

1、浓烈型: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2、浓强型:红茶常常有这种口感。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入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

3、浓醇型:茶汤醇和甘爽,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浓厚型: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有一定的稠度,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

5、醇厚型: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6、陈醇型:制造中有发水焖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鲜醇型: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祁红、宜红等。

8、鲜浓型: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等。

9、清鲜型: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都匀毛尖及各种银针茶。

10、甜醇型: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鲜淡型: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醇爽型:鲜叶嫩度好,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醇和型: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平和型: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及黑茶类。

有的茶友会说,茶叶中的滋味感觉都一样,初级入门喝茶,由于缺乏一定的指导,因此感受感受到的滋味,却是很单一,也许就一种味道,但随着我们对茶叶的认识,以及长期的实践,这样的理解会大不一样。

长时间的饮茶之后,我们会感受到细致的滋味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独自饮茶的时候,我们不妨也试试吮吸法,也许会发现一片新的“草原”。

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

(1)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则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2)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3)口味也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4)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